上月,“才聚松湖 创新引领”莞港澳人才创新交流会(生物医学专场)在松山湖林润智谷多功能厅举办,吸引近40多名莞港澳企业人才参加。
本活动由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松山湖分局主办,东莞松山湖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承办,旨在进一步提升莞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莞港澳人才分享交流。
活动邀请了广东医科大学生物医学专家杨春教授,广东先康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黄璟、东莞市镁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庞栋,东莞海金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香港李嘉诚医学院荣誉研究顾问董伟楠分别作主题分享,内容涵盖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的相关进展、CAR-NK细胞药物开发研究进展、中国医用镁合金研究临床应用和展望、软硬一体化数字医疗在大湾区的探索与机遇等,并对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学产业发展机遇及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林润智谷《林听》新媒体在活动结束后,邀请了专家教授、项目代表作专题采访。
(以下内容经过编辑)
专访嘉宾1
广东医科大学生物医学专家 杨春
林听:杨教授您好,请您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杨春:我是广东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副主任,2013年至2015年做博士后,博士后出站后便在广东医科大学任教,现在已有8年的教龄。我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的工作,在教学方面,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部分项目获得省级项目立项,同时也获得国家教学一等奖;在科研方面,在博士后期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后基金,后面陆续申请了三项省级基金,以及一些市厅级项目。我们整个课题主要围绕着脂肪干细胞抗衰老、筋膜结缔组织以及针灸针刺等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
林听:活动上,我们听您作了《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主题分享,其中提及到干细胞在生殖系统中的作用,请问目前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以及未来的规划和前景是怎么样的?
杨春:我认为干细胞在生殖系统的应用上,确实还没有其他领域应用那样成熟,因为生殖领域比较特殊,但我觉得生殖系统未来的前景比神经系统或者是1型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现阶段的生殖系统研究主要偏向于女性,更多的是研究子宫或者卵巢;而男性生殖系统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关于这一方面,大家相对关注比较多的是间质细胞,睾酮主要由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和分泌,其对男性生殖功能维持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男性的睾丸里面存在血睾屏障,在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细胞——支持细胞,无论是国内外,整个生殖系统研究领域里面,对支持细胞的研究还是偏少,我觉得在后续的发展中,其在生殖系统领域上的应用还是非常大的,尤其现在临床上有很多无精症和少精症的患者,有很多人在拿到临床的样本之后,做了我们单细胞测序分析,然后筛查出很多相应的差异基因,还有包括后续跟他受影响的一些这个信号通路等等,所以我觉得研究前景还是非常的好。
林听:国内现阶段的干细胞研究和国外相比优势在哪里?
杨春:我认为国内优势主要是动物研究,国内的动物研究管制要求没国外严格,另外,国内拥有大量的临床样本,而国外这方面的数据相对比较少,因此,我们的研究在样本获取方面更为容易,能够有大量的数据支撑着后续的相关研究,也更容易从课题研究走向临床研究。
林听:您怎么看干细胞应用于类器官领域?
杨春:类器官是时下非常热门的话题,它究竟能不能够取代当下的技术,成为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我认为还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去验证,但是在这个工作的过程当中,它的存在确实规避了很多不合适的因素。就这项技术发展而言,目前,还不知道这项技术最后发展如何,而在我个人来看,类器官是研究领域的新秀,我们仍需要对其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林听:请您简单说一下东莞生物医疗产业发展的优势,并给予一些建议。
杨春:首先,东莞占据了一个非常优越的地理优势,紧邻广州和深圳,广州拥有着丰富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因此研究体系比较完善,深圳则是科创高地,而东莞是两大一线城市的交界城市,未来发展一定大有可为。我认为东莞对于高质量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东莞很注重人才培养,在引入和留住高质量人才有相当不错的政策,这对我们后续生物医药研究领域奠定基础。
专访嘉宾2
东莞海金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董伟楠
林听:请您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董伟楠:非常感谢东莞市的人社局举办这次的活动,让生物医药领域相关的专家和企业代表能够共同共聚一堂,互相认识和分享交流。我是以东莞海金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HEYDR)创始人和中科天使基金投资人身份参与到这次的活动,一方面是分享HEYDR的项目,另一方面是希望在东莞能够寻找到处在早期的硬科技项目,期待和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
林听:活动上,我们听您作了《软硬一体化数字医疗在大湾区的探索与机遇》的主题分享,请您对本项目做个介绍。
董伟楠:这个项目于2020年在香港成立,我们带着这个项目参加了摩根大通创业大赛和阿里巴巴创业大赛,均获全球前十的好成绩,紧接着项目落户在香港科技园,后应邀松山湖人才引进,落户在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中心。我们公司主要从事数字疗法(数字医疗),主营管线是糖尿病的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干预,现在管线已经拓展到乙肝和慢性肾病的数字疗法,我们主要优势是拥有一个复合型的团队和全世界最大的糖尿病病人队列数据,团队里面有包括计算机、大数据和医疗背景的相关人才,也有非常优秀的产品经理,他们会把业内的strategy&guideline等结合到算法及产品当中,给患者有一个更好的干预和管理体验。
林听:请您介绍一下本项目的运营模式,以及您认为国内外数字疗法平台运营模式有哪些差异,国内有哪些优势?
董伟楠:数字疗法概念于2012年在美国首次提出,以美国PEAR为例,他们是数字疗法业内龙头,主要是做成瘾机制的数字疗法干预,在美国数字疗法可被纳入商业保险及医保目录中并且美国人对于这种软件付费持有比较接受的态度。但在今年PEAR宣告破产,也就说明数字疗法行业目前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为了解和验证美国数字疗法商业模式是否适用于中国,我们对此做了一定的探索,综合不同的因素,我们认为美国的数字疗法的商业模式不太适用于中国。2022年我国出现22张数字疗法,涵盖认知和眼科等相关疾病,但这些数字疗法均没有跑通商业模式和实现盈利。
董伟楠:我们正不停地探索大湾区,特别是松山湖,松山湖是一个电子消费品产业较为集聚的地方。我们主动与相关单位企业进行接触,以及与医生、患者交流沟通,从而得到不少启发,因此,我们希望把数字化干预接入非侵入式的居家场景监测设备和可穿戴设备,数字医疗的付费方将从患者转向做硬件设备的厂商,我们了解到,可穿戴设备和居家监测设备这两个细分领域赛道上的企业非常内卷,大家都在抢占市场,实际上,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同质化严重,很多厂商会通过宣传手段与同品类产品制造差异化,有消费力购买可穿戴设备的人群并不多,购买的人更在意产品监测功能的准确性,以及对他们能带来哪些帮助。我们希望把数字疗法接入非侵入式的居家场景监测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结合上述所说的项目优势,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商业模式是从C端付费转向B端付费,也就是说让硬件设备的厂商付费。
董伟楠:另外,我们也会承担一些B端硬件设备,同时会承接部分关于基层医疗的政府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机会积攒一个较大的患者群体,也就是糖尿病的患者流量池,我们会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跟踪,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医疗服务,通过提供这种长期的高价值服务实现盈利。
林听:刚才了解到您有风投的背景,请问资本市场怎么看待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
董伟楠:2020至2022年受疫情影响,国内的经济水平增速减缓,很多风投企业都在观望市场。2022年底和2023年初期间,中科天使基金进行了快速的出手,投资了很多优质的项目,因为能够在三年疫情期间经营存活下来的项目会有一定的含金量。因为资本市场的和上市注册制的改革,对早期盈利较难的企业来说,这些制度改革使未来有了一个资本市场可退出的渠道,给他们在上市方面有更大的空间,对资本方来说,也有一定程度上的鼓励。
董伟楠:国家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着力培养孵化创新技术型企业,扎实攻克卡脖子技术,在国家的重点布局下,创投行业更关注硬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希望通过资金支持加速企业成果转化,助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
林听:您对东莞和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有哪些看法?
董伟楠:在活动上,发现同行企业的项目进度也很不错,而且大湾区的创业环境优越,也有不错的科研支持,资本市场也非常活跃,有资本实力支持大现金流的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因此,在大湾区、东莞和松山湖的企业早期不需要过多担心资金压力,可以更用心专研好产品。